<var id="hufir"></var>
  • <video id="hufir"></video>

  • <u id="hufir"><small id="hufir"></small></u>


    大竹縣: 勁吹“文明春風” 共繪“幸福底色”


    勸導員在街頭忙碌,筑牢出行“平安路”;志愿者走村入戶,關愛服務暖民心;車輛在路口穿行,主動減速禮讓行人……陽春三月,在大竹的深巷街市,文明行為隨處可見,文明新風撲面而來。

    伴隨著大竹縣全國文明城市創建工作的不斷推進,文明如春風化雨,潤物無聲,整個城市從“面子”到“里子”都發生了質的變化,向上向善的正能量洋溢在全城各地,精神文明之花更加燦爛,道德的力量綻放出耀眼的光芒。

    創建文明城市,大竹從未放慢腳步。近年來,大竹縣將文明城市創建作為塑造城市形象、提升城市品位、促進城市發展、構建和諧社會的牽頭工程,推動文明創建不斷深化。文明新風拂面來,春風化雨潤心田,如今,大竹縣正以“一張藍圖繪到底”的決心,堅定朝著高水平的文明城市不斷邁進。

    image.png

    助農志愿分隊為農民搶收羊肚菌(李相芬 攝)

    內外兼修

    居民幸福感“節節攀升”

    “這里變化太大了,讓人深感欣慰!”近日,在外務工的李先生回到曾居住多年的大竹縣大麻家屬院,這里的一系列變化讓他喜出望外。平坦干凈的水泥路、生機盎然的綠化帶、熠熠生輝的文化墻……李先生感嘆,多年的老樓“煥然一新”,仿佛置身新小區。

    大麻家屬院的改造工程是大竹縣老舊小區改造的縮影。近年來,大竹縣以全國文明城市創建工作為契機,在提升服務水平、補齊基礎設施短板、改善城鎮老舊小區生活品質等方面不斷發力,文明新風吹進竹城的大街小巷、老舊樓院,經過改造后的老舊小區,功能明顯完善,顏值大大提升,完成了“美麗蝶變”,給居民“創”出幸福新生活。

    除了提升“外在”形象,大竹縣還通過宣傳引導,推動市民文明培育,在“內涵”上做好文明大文章。

    據了解,創文工作開展以來,大竹縣充分利用戶外大屏、人行天橋、燈桿道旗、建筑圍擋等平臺宣傳文明旅游、全民閱讀、鄉風文明、移風易俗等內容,并在城區重要街道、路口、廣場及商業區等地張貼發布各類公益廣告,多方位、深層次宣傳文明城市建設。并抓住人口聚集的重點場所,設置宣傳站點,定點發放資料,安排義務講解員,加大創文宣傳力度。

    如今,游覽竹城,由北城大道經白塔公園,徐行至東湖公園,沿途的LED電子屏、銀行網點、賓館、藥店、社區廣場等地,以及出租車的頂燈、公交車電子屏,滾動播放著各種公益宣傳廣告、文明標語,一個“人人關心創建、人人支持創建、人人參與創建”的良好創建格局正在不斷營造。

    image.png

    清理牛皮癬小廣告

    標本兼治

    有“煙火氣”更有“文明味”

    “現在市場變化很大,不僅環境干凈了,路也寬了,大家來買菜心情也舒暢……”提起大竹縣西門農貿市場,附近居民都感慨不已。

    據了解,之前的西門農貿市場不僅環境衛生存在問題,在集市高峰期還有因各類原因造成的道路擁擠,影響周圍居民的正常生活。為此,大竹縣針對性對西門農貿市場進行改造升級,加強了基礎設施建設,同時,針對群眾反映的市場因違停、攤位擺放不規范造成擁堵等情況,相關部門還進行了監督整頓。

    如今,大竹縣西門農貿市場不僅硬件設施逐漸齊全,交通秩序也大有改善,市場環境煥然一新。

    不只是改造農貿市場,為保證市容改造“標本兼治。近年來,大竹縣組織相關部門成立聯合執法組,聯合發布治理不文明行為公告,常態開展亂設攤點、占道經營等勸導活動,合理規劃攤位開放區域和時段,不僅解決了環境問題,也保證了正常經營秩序,讓“煙火氣”和“文明味”共同飄蕩在城市中。

    此外,還印發了《大竹縣包保聯創責任制實施方案》,積極開展包保聯創志愿服務活動,督促業主單位落實“門前三包”,通過“創文專欄”、約談、曝光等方式,讓全縣各級黨員干部以身作則、帶頭示范,引導群眾自覺摒棄亂扔垃圾、隨地吐痰、亂穿馬路等不文明行為,營造更加文明、整潔、有序的城市環境。

    image.png

    規范便民攤位、劃線經營

    文明實踐

    讓志愿服務“潤物有聲”

    近日,首場“弘揚雷鋒精神 助力春耕生產”文明實踐活動在大竹縣石河鎮前鋒村、爐山村羊肚菌種植基地拉開序幕。在石河鎮新時代文明實踐所助農志愿分隊共同努力下,當天,為農民搶收200余公斤羊肚菌,并運送到市場進行售賣,真正做到服務群眾、凝聚群眾,雷鋒精神在基層蔚然成風。

    群眾在哪里,文明實踐就延伸到哪里,從鄉村到城市,從鄉鄰到近鄰,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已經逐漸成為大竹縣教育引領群眾的主陣地。

    據了解,近年來,大竹縣全面建成1個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、31個新時代文明實踐所、324個新時代文明實踐站,實現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(所、站)全覆蓋,按照有組織、有制度、有隊伍、有平臺、有活動的“五有”要求,統籌配備相應的公共文化資源,組織架構覆蓋全縣。目前,全縣三級新時代文明實踐平臺注冊志愿者15.2萬余人、志愿服務組織1060個,累計開展各類志愿服務50余萬人次。

    此外,大竹縣還制定出臺《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(所、站)建設攻堅行動方案》,依托大竹數字經濟產業園陣地建立縣級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,創新推進11個新時代文明實踐基地和N個分中心建設,并對竹陽、白塔、烏木等17個所、站進行規范打造、提檔升級,以點帶面形成品牌效應。

    在深化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過程中,大竹縣突出利民惠民,大力推動的文化下鄉、應急培訓、心理疏導、健康義診等志愿服務已扎根社區,創新開展的進百家門、問百家事、解百家困、凝百家力、聚百家心的“五百”志愿服務項目,以及第二課堂、藍天救援、五點半課堂、田間課堂、背包電力服務等志愿服務項目惠民心暖人心,讓群眾真正感受到有溫度、有深度的志愿服務,享受到開展創文工作帶來的好處。


    編輯:王丹

    色姑娘综合网